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海馬


台灣海馬

庫達海馬(H. kuda) 根據台灣魚類誌(1993)的記載,台灣可能產有四種海馬,分別為產於東港的棘海馬(Hippocampus errinaceus)、台東成功的庫達海馬(H. kuda)、高雄的長棘海馬(H. histrix)與三斑海馬(H. trimaculatus)。 我們常常在中藥行見到曬乾的海馬乾,海馬在台灣主要是被當為中藥使用,少數活體的海馬則被用為水族館的觀賞寵物。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海馬的療效為“暖水臟,壯陽道,消瘕塊,治療瘡腫毒婦人難產及血氣痛”,根據本會的海馬貿易調查,台灣近十年來每年進口平均約11噸海馬,為世界上最主要的海馬消費國之一,主要的來源為泰國與其他東南亞國家,至於台灣臨海所產的海馬數量可能已經微乎極微,不符需求,甚至接近瀕臨絕種。

生態篇

偉大的雄海馬背負繁衍後代的重任

分佈的範圍

生活於南緯45度至北緯45度一帶的溫帶和熱帶淺水域中的海草、紅樹林和珊瑚礁內。地理範圍雖廣,但他們只是疏落而狹長地分佈於沿岸水域,大多數品種主要在大西洋西部和印支太平洋地區出沒。

雄海馬的育兒囊

海馬為適應環境,特作出一種異常的改變,就是雄的海馬長有一個特別特別的育兒囊,讓雌海馬把卵子存放其內,這種改變真教其他在演化中的雌性哺乳類動物為之羨慕。有孕的雄海馬懷著孕卵,直至小海馬從育兒囊中孵化出來,小海馬的樣子一般也酷似父母,只是身型較為短小。


海馬知多少

人類對海馬的生態研究不足,以開發使用程度最劇烈的品種的研究尤為缺乏。海馬的種群數量和分佈地域仍是未知之數,只知道海馬的天然生態情況使他們不宜被密集地捕獵。海馬的繁殖率低,行單配偶制,所以社會結構易受破壞。遷移率低、種群密度低、活動範圍少,這意味著海馬因生存環境受破壞而再度遷移他處生活會很困難。


利用篇


傳統醫藥的使用

到現時為止,市場上的海馬大部份用於傳統中醫藥。傳統中醫藥奉行於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也有證據顯示韓國和日本也有使用傳統中醫藥。傳統中藥對印尼的扎穆醫藥和菲律賓群島中部等地的民間醫藥也具有影響,此等不同方式的醫藥系統均使用海馬入藥。約自西元720年,海馬開始成為傳統中醫藥中重要的藥材,用以醫治多種疾病。據中醫師和使用者的訪問顯示,海馬可用作醫治:呼吸系統失調如哮喘、性功能失調如陽痿及不孕、嗜眠症和體力衰竭、喉嚨感染、皮膚病和難產。在菲律賓中部,海馬用來醫治哮喘、氣痛和過度活躍症。 在印尼的扎穆醫藥中,海馬的用途細節是保密的,但爪哇、巴厘島和蘇拉維西等地的男人確實有服用由海馬製成的扎穆春藥。人們爭相尋求方便快捷的治病方法,為傳統中醫藥業帶來重大的改變,預先製煉包裝好的藥品逐步取代個別處方。一名資深的中國中藥入口商指出,三成的海馬包括以前不會採用的小海馬,現在可運進工廠去生產成藥。這些專利成藥通常製成藥囊或藥片。目前最少有八種這類成藥在北美洲出售。

裝飾珍品

裝飾珍品收藏家之所以喜歡海馬,是因為海馬變乾後,仍能保持其形狀和身上細緻的紋路。乾海馬被陳列於貝殼工藝品的飾櫃和流動販賣車上以作招徠,在世界各地的海灘度假勝地和貝殼工藝品店出售。海馬製的紀念品還包括耳環和胸針。

水族貿易

而水族貿易方面,通常每四個或五個品種的買賣中,便有一種是海馬,但飼養的海馬能夠長久生存的不多,死因是捕取和運送的過程中,身體受到損傷、飼養者管理不善、疾病、飲食不均衡或營養不足、與水族館其他生物不能相容共存、飼養者對海馬的飼養方式認識不足等。大型水族館和個別水族愛好者均一致認為海馬是最難飼養的魚類。不過飼養者的海馬死了,一般會再添購更多這種魚產,所以確保了活海馬市場的穩定性。海馬貿易篇海馬貿易:包括活的及曬乾的海馬,每年的交易量可能超過二千萬隻,範圍涉及32個國家和地方,遍及南美厄瓜多爾至澳洲一帶。 出口國部份:最少有22個國家或地區輸出海馬到其他國家。資料缺乏和差異使瞭解海馬貿易的工作十分困難。有些海馬是循正式管道出口的,但大部份則不然。例如印度人把海馬放於行李中乘飛機帶往新加坡;海外華僑回國時把海馬帶返家園;大量的海馬在中越邊境交易,經常是非法進行的;商人把海馬塞進從菲律賓運來的海蔘中偷運;乾海馬與石斑魚由船隻從菲律賓運至香港;台灣人與中國大陸的漁民在海上交易海馬;印尼人以之為禮品送給在台灣的親友;在澳洲,海馬出口數量低於兩公斤者,無須報關。 較大的出口國有:海馬貿易:包括活的及曬乾的海馬,每年的交易量可能超過二千萬隻,範圍涉及32個國家和地方,遍及南美厄瓜多爾至澳洲一帶。出口國部份:最少有22個國家或地區輸出海馬到其他國家。資料缺乏和差異使瞭解海馬貿易的工作十分困難。有些海馬是循正式管道出口的,但大部份則不然。例如印度人把海馬放於行李中乘飛機帶往新加坡;海外華僑回國時把海馬帶返家園;大量的海馬在中越邊境交易,經常是非法進行的;商人把海馬塞進從菲律賓運來的海蔘中偷運;乾海馬與石斑魚由船隻從菲律賓運至香港;台灣人與中國大陸的漁民在海上交易海馬;印尼人以之為禮品送給在台灣的親友;在澳洲,海馬出口數量低於兩公斤者,無須報關。 較大的出口國有:出口國 受保護否 用途 目前情況 印度 海馬在當地不受保護 偶而用作藥材,但大部份出口到新加坡,一部份到馬來西亞   在泰米爾那德邦的帕爾克灣(Palk Bay)沿岸,由於海蔘產量下降,導致漁民轉移注意到海馬身上,結果促使補取海馬活動自1990年起遽增。1995年在當地的實地調查顯示,泰米爾納德邦的漁民,每年漁產銷售量中就包括了至少130萬隻(或相等重量達三千零四十公斤)的海馬。 菲律賓 不受保護 用於醫藥及作為吉祥物或辟邪物,大部份輸出到國外供應亞洲及西方的水族貿易及世界手工藝品市場 調查數據顯示,菲律賓的海馬出口量每年可能有11公噸或470萬隻乾海馬,單是義大利每年便從菲律賓輸入可能達九萬隻乾海馬供應珍品市場之需。 泰國 不受保護 每年輸出海馬可能達15公噸或相等於450萬隻的海馬(1989年的數字),大部份的海馬都輸往中國、香港、台灣等地。 越南   近年,越南的海馬出口大有增長,現在每年的出口量可能已超過5公噸,大部份輸往中國。雖然越南境內有不少華人,但當地的海馬使用量頗低。 出口國部份:已知的海馬淨進口地最大者有中國、台灣和香港。新加坡應該是其中一員。有些國家本土沒有出產海馬,卻售賣海馬珍品或以海馬為水族寵物,所以也應該視為海馬的淨進口國。此等國家包括加拿大、德國、荷蘭和英國。總括而言,最少有十三個國家或地區輸入海馬,有些既是進口地又是出口地,美國便是其例。 較大的出口國有:進口國 用途 目前情況 大陸   可考的少數紀錄顯示泰國是大陸的最大海馬供應地。1995年一項在大陸進行的調查,三個不同省分的6位受訪海馬進口商,引證泰國是他們主要或唯一的海馬供應來源。在過去十年裡,海馬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以每年百分之八-十的速度持續增長,在中國南方及東南沿岸港口地區,大進口商把海馬直接運到藥廠,或運往中國其他地方;中越邊境也是交易熱絡的地方。大陸國內每年的貿易量可能超過二十公噸或相等於500-600萬隻的海馬。 台灣 在台灣海馬被售做傳統中藥、水族觀賞魚類和珍品等用途。 眾多進口國中,唯獨台灣備載有詳盡的海關統計數字。數據顯示,台灣起碼自1983年起已大量輸入海馬。大部分是從泰國進口。   香港 香港人主要將海馬做中藥和補品之用。也有些活海馬做水族觀賞之用。 香港是海馬貿易的重要轉口港,估計每年至少在境內使用7公噸乾海馬,且轉運不少數量到中國內地、台灣及其他地區。直至70年代止,在香港也有捕撈海馬,但產量極少。   拯救海馬吧!海馬標誌著一個以前未曾探究的漁業類型:人類主要為醫藥而非為食物去捕魚。單以亞洲來說,每年的貿易額已差不多達一千六百萬隻乾海馬。此外,很多非亞洲國家也參與此項貿易,而三十二個已知有參與海馬貿易的國家或地區,大部份舉足輕重的國家迄今仍未有對海馬貿易進行探究。例如,一九九四年,逾十一萬二千隻海馬運抵美國佛羅里達海岸附近,但是關於美國在海馬貿易所擔當的角色,資料則不多。依照調查情況顯示海馬後續的生存可能頗為嚴重,故此必須推行積極的預防措施以確保不同的海馬種群能長久存活。好些海馬種群的總數已明顯下降,人們對海馬的需求預期會持續增長,顯示出這些措施必須盡速推行,以免日後危機出現才急於應付。以下是幾項建議: ‧生態研究必須緊急進行,研究所有海馬品種的各方面特徵,特別需要著重最受濫捕濫用的印支太平洋品種。‧參與海馬貿易的國家應馬首是瞻,跟循台灣的做法,保留海馬入口和出口的詳細記錄,或許可通過修訂海關條例來實行。中國和菲律賓尤其應該重新實行這種保留記錄的做法。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國家漁業管理機關應監管漁獲數量和種群數量。 ‧應鼓勵個別國家制訂本地漁業或野生生物條例,以確保海馬不會被濫捕濫用,同時也要確保實施此等條例之餘,卻不會使捕取海馬的活動轉為地下活動而無法有效地加以監管。澳洲在這方面可作開路先鋒,澳洲水域最少有十一種海馬。負責編訂*瀕危物種紅皮書*或瀕危物種名單的國家組織應考慮把海馬列入面臨瀕危物種名單中。 ‧歐洲共同體是活海馬及裝飾珍品一大入口商,應起碼把海馬列入將於一九九七年實施的歐洲共同體野生物貿易規例的附件丁上。這樣做,可著令其會員國實施入口監管。 ‧應考慮把印支太平洋海馬品種列入下一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表中。到現時為止,只有Knysna Seahorse這種海馬已被列入該表內。 ‧須因應情況的轉變和資料蒐集的改進,不斷檢討是否把海馬列入瀕臨絕種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二的做法,可以為海馬國際貿易設立一個領取許可證才可售賣海馬的制度。 ‧捕漁業人士應該參與所有管理和保護海馬種群的行動,並應告知買家和出口商有關海馬保護的問題。 ‧應直接向亞洲傳統醫藥界爭取支持保護海馬。補充海馬為卵胎生,而且是由雄海馬進行孵卵。性成熟的親海馬,往往在早上發情,若有兩隻的雄海馬都喜歡同一隻雌海馬,兩隻雄海馬會將育兒囊鼓的大大的,嘴變成咖啡色下壓在近胸前,一直轉圈圈,以展示自己。通常雌雄海馬會找和自己體型相似的對象。當雌雄海馬配對後,牠們會雙雙並列游泳且下降至淺水底層,雄魚急激追逐雌魚,體色由黑逐步變為漂亮的黃白色。追逐到了興奮高潮時,雄魚和雌魚再度上升至近水面且面面相對,互相以腹部靠近,雄魚的育兒囊變成銀白色,雄魚張開育兒囊,與雌魚的生殖孔靠近,雌魚將卵排入雄魚育兒囊內,在水溫環境適合時,懷孕時間約為七周( 不同種類懷孕時間不同 )。欲生產時可發現雄魚育兒囊已經很大,生殖孔轉變為咖啡色,呼吸加快。整個生產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痙攣期,雄海馬迅速彎曲身體,不斷地反復伸直和彎曲,迫使小海馬一隻隻從仰躺的公海馬孕育袋中鑽出;第二階段則是公海馬吸水脹腹,並左右搖動,每次可以噴出二十至三十隻的小海馬;最後階段則仍是吸水脹腹,但每次生產僅有一至三隻的量,全部生產過程要五至六小時,每隻公海馬可以產下二百五十隻不等的小海馬。第一階段出生的小海馬是位於育兒囊最靠近外面的一批,發育的時間最短,約晚最早收精的一批五至七天,所以不夠成熟,身體虛弱;噴出時,身體為卷曲的,無法立即游泳,而會沉入底部,必須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開始游泳上浮;在小海馬無法游泳的時後,是其最易被捕食的時後,也因此第一批小海馬的存活率不高。第二階段出生的小海馬最多也最健康,出生後立即可自行游泳上浮,存活率最高。第三階段出生的海馬不多,為最早受精的一批,由於體型較大且數量少,在被公海馬噴出體外時容易受到擠壓導至缺氧,存活率亦不高。http://cc.gdjh.tcc.edu.tw/~s910324/a2.htm這裡有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