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科(Equidae)兩個種的統稱,尤指非洲野驢(Equus asinus, 即E. africanus);而與之近緣的亞洲野驢(E. hemionus)常被稱為騫驢,並依分布地區而定為多個亞種,如蒙古野驢(E.h. hemionus, 蒙古)、西藏野驢(E.h. kiang, 西藏)、中亞野驢(E. h. onager, 伊朗和土庫曼)、卡爾野驢(E.h. khur, 印度和巴基斯坦)、敘利亞野驢(E.h. hemippus, 很可能已經滅絕)。驢是騫驢的家養後代。
野驢是小型強健的動物,肩高90∼150公分(3∼5呎)。野驢體色淺於家驢。非洲野驢淡藍灰色至淺黃褐色。騫驢體色較淡,為淺紅色至灰黃色。兩者都有帶白色的吻部和腹部,短的深色直立鬃毛,缺額毛,具叢尾。大部分野驢有從鬃毛到尾部的深色斑紋,但僅非洲野驢的指名亞種(E.a. africanus, 亦稱努比亞野驢)和家驢一樣有橫過兩肩的醒目斑紋。騫驢與非洲野驢的差別在於前者腿較細長,耳較短(在馬與家驢之間),蹄相對較大。騫驢的鳴聲沒有非洲野驢那種「唏-呵」般的交替低調。野驢善於奔跑。蒙古野驢曾有每小時64.4公里(40哩)的速度紀錄。
野驢生活於荒漠,經常棲息在很乾旱的地區,那裡不能養育其他的大型獸類。非洲野驢有領域行為,成年雄體在其領域內凌駕於其他野驢之上。僅有雌體和它的幼仔之間才存在牢固的群體關係。個體在移動時才偶然成群。蒙古野驢群居,每群由一雄體和幾頭雌體以及一些幼體組成。這些家族群在冬季集合成大的集群。在古代,騫驢,特別是西南亞野驢曾被馴養,並訓練供役使用。但後來讓位於更健壯的家驢。由於獵捕以及家畜的競爭,亞洲野驢和非洲野驢在其分布區內已變得稀少。非洲野驢和卡爾野驢被視為瀕危動物。其他地區性亞種,被視為衰落的種類。有幾個亞種在動物園圈養繁殖條件下已形成相當大的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